——《发现地道》栏目直击东海扶贫助学互助会周年盛会

 

【惠州博罗】 2025年8月17日,惠州市博罗县龙溪镇上埔路11号宝麒酒店内暖意融融,博罗县东海扶贫助学互助会成立六周年年会暨大学生表彰大会在此隆重举行。作为深耕本土人文的《发现地道》栏目组,我们全程见证了这场跨越血缘的公益盛典——从宗亲齐聚的温情签到,到学子受助的热泪盈眶,从会歌激昂的文化共鸣,到助学成果的震撼发布,每一个细节都勾勒出一幅“敦亲睦族、助学兴邦”的生动画卷。

一、宗亲齐聚:六载初心淬炼公益底色

下午2时,宝麒酒店大堂内,陈列着月饼(由名誉会长徐淦培赞助)、横河淮山面(名誉会长徐浚木赞助)、茶叶(会长徐文枢赞助)等伴手礼。这份由东海互助会精心准备的“爱心礼包”,既是对参会者的谢意,更是互助会“以物传情”理念的缩影。另外,理事长徐玮鸿赞助参会宗亲们会服、常务副会长徐伟崇赞助的光明牛奶、常委监事长徐征战赞助的糖果小吃、副秘书长徐一林赞助的活动策划、徐嘉威宗亲赞助的饮用水、贵州天邦伟业酒业徐维群宗亲捐赠白酒等,则为这场盛会注入了温度。

在《徐氏会歌》激昂的旋律中,大会正式拉开帷幕。“盘古开天东夷地,徐国一千六百年……”这首由全球徐氏联谊会创作的会歌,以磅礴的历史叙事和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核,瞬间点燃全场宗亲的文化认同。值得一提的是,徐氏省会领导徐剑峰专程从广州赶来,为第二届会长徐文枢颁发荣誉证书,象征着公益精神在代际传承中的厚重分量。

二、六载耕耘:百万善款托举百户希望

“六年来,我们累计开展公益活动数十场,帮扶资金逾百万元,惠及困难家庭超百户。”会长徐文枢在致辞中回顾历程时,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接着,徐玮鸿理事长在发言中回顾,互助会六年来秉持“扶贫、帮困、助学等”宗旨,帮扶超百户家庭,助学成果丰硕;他向学子寄语,期望其勤学筑根基、感恩报乡梓、以善行传爱心,与宗亲共谱公益新篇。

作为深耕博罗的本土公益组织,从2022年慰问横河东埔村车祸家庭,到深入响水、义和等村镇资助特困学子,每一次善举都精准直击民生痛点。

随后,大会对本次慷慨解囊,踊跃捐献的爱心单位和个人进行了颁发奖牌和爱心捐助支票。


表彰环节尤为震撼:14名徐氏学子依次登台,他们中既有考入深圳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等名校的本科生,也有斩获985高校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佼佼者。

三、薪火相传:从宗亲互助到社会共振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名誉会长徐淦培在发言中强调,互助会的壮大离不开每一位宗亲的“尽力而为”。这位连续三年赞助中秋月饼的老会长,用朴实的话语诠释着公益真谛:“月饼象征团圆,更象征我们徐氏宗亲的心永远连在一起。”

在创新发展层面,互助会已勾勒出清晰蓝图:

活动品牌化:理事长徐玮鸿提出优化奖学金大会流程,增加学子成长故事分享环节,让公益更具感染力;

队伍年轻化:按常务副会长徐伟崇倡议,将吸纳博罗外地徐氏宗亲入会,注入新鲜血液;

值得关注的是,《发现地道》栏目组现场采访了数位宗亲代表。当问及为何坚持公益时,常务副会长徐伟崇指着会场悬挂的“敦亲睦族”匾额说:“这四个字是老祖宗留下的家训。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有书读,更要让他们记住,根在博罗,情在宗亲。”

正如省会会长助理徐少钢在总结发言中所说:“六周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当我们的助学行动从宗族走向社会,当我们的公益理念从‘输血’变为‘造血’,博罗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梦想,都将因爱而绽放。”

在博罗这片浸润着千年客家文化的土地上,东海扶贫助学互助会用六年时间,将“宗亲”二字升华为跨越血缘的公益符号。从宝麒酒店的颁奖台到罗浮山脚下的农家院落,从会歌嘹亮的会场到学子书桌前的台灯,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资金的传递,更是文化基因的觉醒——当传统宗族文化与现代公益理念深度融合,当个体善念汇聚成社会暖流,这正是《发现地道》栏目始终追寻的“地道精神”。愿这份跨越六载的助学星火,照亮更多寒门学子的逐梦之路,也照亮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明之光。

标题:博罗徐氏宗亲聚首宝麒酒店 六载公益路续写助学新篇

地址:http://www.rgmgy.com//rmgyzt/46663.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