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的清晨,翻开的不只是书页,还有泥土的气息。走进江宁区双塘村大塘金25号的“九典书房”,映入眼帘的是交织的两种景象:一边是书香萦绕的学堂,一边是生机盎然的百草园。这里,新农人正尝试用中医药的古老智慧与现代农业的创新实践,探索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图 1 九典书房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
文化与农业的跨界融合
在江宁区谷里街道的田野深处,“九典书房”将书房体验与农学教育相结合,以中医药文化为切入点,塑造了一个别具一格的乡村振兴样本。
中医智慧赋能亲子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团队调研发现,“九典书房”推出的中医亲子耕读夏令营,融合《内经》学习、百草园识药、田间劳作与孝亲实践,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感受传统智慧与生命教育的力量。
图 2 书房内充满书香气的教学区域
从药草到产品的价值转化
“九典书房”将中药材延伸为消费友好的农副产品:养生茶包、草本棒棒糖、护眼贴等。产品不仅承载文化内涵,还拓展了农产品的产业链与市场空间。
新农人的本土哲学
书房负责人强调:“中国人土生土长,必须接地气。”作为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他把乡村振兴、中医传承与亲子教育视作同源的使命,探索一条坚守本分又面向未来的发展之路。
图 3 团队成员对九典书房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
振兴路径的创新样本
“九典书房”的实践显示,乡村振兴不止于产业升级,更在于文化、教育与生活方式的重塑。新农人正以脚踏实地的行动,为本土智慧注入现代意义,也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创新案例。
图 4 九典书房负责人与团队成员在博览馆前合影
九典书房以中医文化为桥,串联起亲子教育与田间产业,用 “接地气” 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既要让土地生金,更要让文化扎根,这种融合共生的模式,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持久活力。
标题:把“接地气”写进乡村振兴——九典书房的中医耕读实践(南京市,2025年8月)
地址:http://www.rgmgy.com//rmjj/46658.html
心灵鸡汤: